Page 47 - 健康與建築_2卷2期
P. 47
◇
. .
研
影響護理人員對乳癌認知程度的探討 38 究
論
文
◇
癌的發生率在歐美國家主要為 50 歲以上女性, 院接受檢查,2005 年正式將醫療資源納入篩檢
台灣則平均為 40 歲左右,好發在停經後婦女, 計劃執行,建議 35 歲以上的年輕婦女,每年應
一般是從 25 至 30 歲開始,40 歲較多。以經期 接受專科醫師檢查,而乳房超音波可作為 40-49
來看,有月經超過 40 年,得乳癌機率愈大。初 歲婦女乳癌篩檢工具,全面提供 50-69 歲婦女每
經年齡太早(小於 12 歲)會增加罹患乳癌的危 二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。執行篩檢的研究顯
險性,而停經太晚(年齡大於 55 歲)會因動情 示,年齡愈輕、有職業、教育程度越高、已婚及
激素和黃體素的分泌時間較久使得罹患乳癌的機 家庭收入穩定、社經地位越高者,越能執行乳癌
率會增加。依婚姻、生產及哺乳狀況來看,未婚 篩檢及接受篩檢之建議(吳,2006)。
者死亡率為已婚者的 1.8 倍,但罹患率卻無顯著
差異,曾生育並親自哺乳者罹患乳癌機率較低。 陳(2010)研究報告指出針對美國某學院
國內專家學者研究顯示,攝取低脂、高纖維及多 女性教師做的研究發現,每月實行乳房自我檢查
蔬果的飲食方式可減少罹患乳癌之機率,同時若 的比率高達 40%;另一項針對護理人員所做的
在乳癌術後長期降低脂肪的攝取量,亦能減少乳 研究發現 86%的女性曾經做過乳房自我檢查,
18
癌復發的機率;但持續性口服避孕藥及荷爾蒙補 但每個月規律執行者只有 %;國內研究也曾
充會刺激乳房細胞增生,並改變正常的乳房細胞 以台北市衛生所護理人員,每月固定執行乳房自
週期,增加乳癌發生率。其他如放射線、肥胖、 我檢查者只有 24%(呂昌明,1994);趙、駱
隆乳、環境汙染、抗生素使用、及生活作息不 (1996)所做的研究調查只有 39%的人每月按
正常等因素,亦可能與乳癌有關(羅,2001; 時做乳房自我檢查,許多國內文獻也都支持女性
方、 李、 章、 王、 張,2010;American Cancer 執行乳房自我檢查的比例偏低。
Society,2009)。
四、影響乳癌認知之有關因素
三、乳癌篩檢及治療狀況
2010
根據方、李、章、王、張()文獻指出
由乳癌防治基金會及 P&G 寶僑家品於 2008 婦女對乳癌疾病知識量表 ( 含乳癌的臨床症狀、
年公佈的「台灣婦女乳癌認知調查」結果顯示, 高危險因子及乳癌治療方式)平均得分 3.56 分,
僅有兩成不到的婦女定期接受專業乳房篩檢,高 整體答對率 57%;於乳癌篩檢知識量表平均得分
達 72%是等到摸到硬塊才做檢查,近六成婦女 2.14,整體答對率78%;顧、林(2013)提及「乳
認為乳癌不會找上門,顯示台灣婦女嚴重缺乏防 癌篩檢態度」方面,接受及未接受乳房攝影婦女
治乳癌的危機意識(陳,2010)。
以「心理障礙」有顯著差異,呈負相關,心理障
礙越大,婦女接受乳癌篩檢越低。但也有文獻指
近年來,乳癌的治療進展迅速,除了手術重 出年齡、職業、教育程度、婚姻狀況及家庭收入
建技術的進步之外,搭配乳房保留手術之放射治 與乳癌篩檢行為無關。在疾病相關變項中生育狀
療技術也有所進展。在手術重建可以考量立即 況、哺餵母乳經驗、有乳癌家族史及過去曾有乳 J
our
重建及延遲重建,可使用義乳或是自體組織;放 癌篩檢經驗者,與乳房疾病認知及篩檢行為成正 nal
of
射治療雖然目前定位為局部治療之ㄧ環而非主要 相關,但也有研究發現過去乳癌篩檢經驗與乳房 He
alt
治療,但是放射技術之進步已經可以縮小照射範 疾病認知及篩檢行為無相關(廖,2004)。
h a
圍,以減少長期併發症的產生(許,2014)。 nd
Arc
婦女定期執行乳癌篩檢措施是防治乳癌發生的重 針對女性護理人員在乳癌對於健康的威脅這 hit
ect
要預防工作,美國癌症預防醫學會針對各項乳癌 部分,尚無乳癌疾病與治療認知的探討,因此, ure
篩檢措施的執行方式及時間有不同的建議,認 希望藉由本研究能了解護理人員對於乳癌疾病及 V
olu
為 35 歲以上婦女每年應做一次臨床乳房檢查, 治療認知的現況,以及在人口學特性及疾病相關 me
40 歲以上應執行乳房 X 光攝影檢查,規律性的 資料上,是否與認知的現況有所相關。
2‧
N
篩檢可減少 30%的死亡率(American Cancer um
ber
Society,2009)。衛生署自 1995 年起由選擇性 六、研究方法
2
的乳癌篩檢計畫開始乳癌的防制,在「國家癌症 Ju
ne
防治五年計劃」更將乳癌篩檢規劃為國民保健計 一、研究對象、研究場所與時間
1, 2
畫中的政策,鼓勵高危險群婦女自我或定期至醫
01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