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0 - 健康與建築_2卷2期
P. 70
◇
. . 研
61 Investigation the Impact of Community Elderly Depression and Activation of Aging Study
究
論
文
◇
在宗教部分,有信仰者與無信仰者在「情感 3.46±.83;無信仰為 3.14±.79)」之得分均較無
層面」、「認知層面」與「身體層面」之得分均 信仰者高,且達到極顯著差異 (** p <.01),代表
無差異。
有收入者活躍老化程度較高。
在收入部分,無收入者在「情感層面」( 無 在「心理健康層面」有收入者較無收入者得
收入為 1.81±.65;有收入為 1.44±.57)、「認知 分高 ( 有收入為 3.27±.58;無收入為 3.09±.70),
層面」(無收入為2.01±.64;有收入為1.60±.53) 且達到顯著差異 (*p <.05);在「生活調適層面」
與「身體層面」( 無收入為 2.01±.76;有收入為 ( 有收入為 3.39±.64;無收入為 3.11±.74) 與
1.64±.86) 之得分均高於有收入者之得分且達極 「社會互動層面」( 有收入為 3.46±.83;無收入
顯著差異 (** p <.01 ) ( 表三 )。
為 3.14±.79) 有收入者得分亦較高,並達到極顯
著差異 (** p <.01),代表有收入者活躍老化程度
5. 新竹市東區老人與活躍老化量表進行差異 較高(表四)。
分析後研究結果
八、討 論
新竹市東區老人與活躍老化量表進行差異分
析後之結果顯示,活躍老化之「心理健康層面」、 本研究結果顯示,老年人之性別、居住方
「生活調適層面」與「社會互動層面」不會因性 式、婚姻狀況、年齡、活動型態及收入等因素對
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。
憂鬱程度會有顯著差異。其中女性憂鬱程度較男
性高;獨居者比與親友同住者憂鬱程度高;喪偶
在居住部分,獨居長者在「生活調適層面」 或離婚未婚者,憂鬱程度較已婚與親友同住者
之得分 (4.67±.43) 較與親友同住者之長者得分 高;年紀愈大憂鬱程度越高;無運動有勞動者憂
(3.60±.67) 高,且達顯著差異 (*p <.05)。在「心 鬱程度最高,有運動者憂鬱程度最低;經濟匱乏
理健康層面」與「社會互動層面」之得分,則無 亦較容易有憂鬱傾向,這些結果其他學者研究相
顯著差異。
似 ( 李、蔡,2014;范、古,2012)。
在年齡部分,不同年齡層的老人,在「心理 根據董氏基金會研究指出女性罹患憂鬱症的
2
健康層面」、「生活調適層面」與「社會互動層 機率是男性的 倍,不同的學者亦提出女性憂鬱
面」之得分,有顯著差異 (*p<.05),以雪費法事 症高於男性。學者指出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切入提
後比較得知,81 歲以上之長者在三個層面得分均 出論點,傳統教養方式容易造成女性比較沒有自
最高 (3.56±.86;3.46±.99;3.51±.90),且與其 信,容易附和別人的想法,這可能是造成女性罹
他年齡層的老人得分達到顯著差異 (*p<.05),但 患憂鬱症的原因之一。另外,也有學者提到,成
並無發現會隨著年紀漸增而有分數越高的現象。
年後的女性,由於要擔任的角色比較多元,如此
健
一個多變且衝突性的角色需求,導致女性比較容 康
與
在活動型態部分,不同活動型態的老人,在 易有憂鬱的現象。其他學者認為傳統觀念中對於 建
築
「心理健康層面」、「生活調適層面」與「社會 女性教育較不重視,所以女性經濟獨立的狀態也 雜
(**p <.01)誌
互動層面」之得分,達到極顯著差異 , 比較差,這種較低的社會經濟能力也是導致其產
以雪費法事後比較得知,有運動者,在「心 生憂鬱症的原因之一 ( 董氏基金會,2014)。
第
理健康層面」(3.37±.70)、「生活調適層面」 二
卷
(3.45±.75) 與「 社 會 互 動 層 面 」(3.51±.72) 三 但就新竹市東區老人在活躍老化量表之結果 第
二
個層面得分均最高,且與其他不同活動型態的老 顯示,有運動、有宗教信仰以及有收入之老人在 期
人得分達到極顯著差異 (** p <.01),代表有運動 「心理健康層面」、「生活調適層面」與「社會 .
中
者活躍老化程度較高。
互動層面」得分較高,剛好與憂鬱程度影響因素 華
民
相反。
國
一
有宗教信仰者,在「心理健康層面」( 有 ○
四
信 仰 為 3.30±.68; 無 信 仰 為 3.02±.61)、「 生 整體而言,維護社區老人的健康,社區護理 年
活調適層面」( 有信仰為 3.39±.64;無信仰 人員需確認其人口學特性的各方面差異,結合社
六
為 3.11±.74) 與「社會互動層面 ( 有信仰為
區資源,協助老人處理憂鬱問題,使其安養終年。
月